原標題:【建黨95周年·光輝歷程】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
這是航拍的浙江省建德市蓮花鎮(zhèn)戴家下山移民新村(5月17日攝)。浙江建德市蓮花鎮(zhèn)戴家村下山移民新村光伏瓦發(fā)電項目于2013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,該新能源項目不僅環(huán)保節(jié)能,農戶富余的電量還可以賣給國家電網,成為下山移民扶貧脫貧新舉措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、深謀遠慮,以高度的政治感、使命感和責任感,把扶貧開發(fā)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,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,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,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。按照中央部署,通過產業(yè)扶持、轉移就業(yè)、易地搬遷、政策兜底等方式,到2020年將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。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
李寶強(右)在一戶百姓家了解林下養(yǎng)雞情況(2015年11月25日攝)。李寶強,眉山市青神縣瑞峰鎮(zhèn)天池村“第一書記”。為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攻堅戰(zhàn),四川省選派1.5萬名優(yōu)秀機關干部到建檔立卡貧困村任職“第一書記”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、深謀遠慮,以高度的政治感、使命感和責任感,把扶貧開發(fā)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,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,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,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。按照中央部署,通過產業(yè)扶持、轉移就業(yè)、易地搬遷、政策兜底等方式,到2020年將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。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
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明暉21兆瓦光伏扶貧項目(7月3日攝)。近年來,邢臺市推進扶貧方式由“大水漫灌”向“精確滴灌”轉變,不斷增強貧困地區(qū)和貧困戶發(fā)展的內生動力,探索完善特色農業(yè)扶貧、移民搬遷扶貧、家庭手工業(yè)扶貧、新能源扶貧等多種扶貧新模式,為貧困群眾實現穩(wěn)定脫貧開辟了新路徑。根據規(guī)劃,邢臺市將2016年確定為脫貧攻堅年,力爭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,377個貧困村脫貧出列,實現14萬人穩(wěn)定脫貧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、深謀遠慮,以高度的政治感、使命感和責任感,把扶貧開發(fā)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,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,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,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。按照中央部署,通過產業(yè)扶持、轉移就業(yè)、易地搬遷、政策兜底等方式,到2020年將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。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
廣西融安縣大良鎮(zhèn)新和村馬子坪屯的雙季葡萄種植基地(6月15日攝)。融安縣大良鎮(zhèn)通過土地流轉,發(fā)展優(yōu)質雙季葡萄種植,可在夏冬兩季采收,畝產3000公斤左右,每畝收入2至3萬元左右,促進當地農民群眾脫貧致富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、深謀遠慮,以高度的政治感、使命感和責任感,把扶貧開發(fā)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,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,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,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。按照中央部署,通過產業(yè)扶持、轉移就業(yè)、易地搬遷、政策兜底等方式,到2020年將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。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
在貴州省畢節(jié)市七星關區(qū)五里坪村,當地農戶在一個屬于精準扶貧項目的養(yǎng)雞場內分揀雞蛋(2015年11月15日攝)。畢節(jié)市自2014年開始“私人訂制”式精準扶貧工作,根據當地貧困戶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扶貧方案,扶貧變“輸血”為“造血”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、深謀遠慮,以高度的政治感、使命感和責任感,把扶貧開發(fā)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,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,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,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。按照中央部署,通過產業(yè)扶持、轉移就業(yè)、易地搬遷、政策兜底等方式,到2020年將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。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
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軒崗鄉(xiāng)農民提著采挖好的馬鈴薯準備前去裝箱。當地馬鈴薯每畝產值近6000元,是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(2014年3月21日攝)。近年來,云南省大力推進扶貧攻堅,走出了一條整村、整鄉(xiāng)、整縣、整州推進的扶貧開發(fā)新路子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、深謀遠慮,以高度的政治感、使命感和責任感,把扶貧開發(fā)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,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,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,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。按照中央部署,通過產業(yè)扶持、轉移就業(yè)、易地搬遷、政策兜底等方式,到2020年將實現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。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